艺术学实验教学中心立足于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考虑“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满足需要,资源共享,讲求效益,“产、学、研”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坚持资源共享、先进性建设的原则,建设符合学科专业发展需要的实训平台。
中心按照“积极引进、重在培养、改善结构、提高水平”的思路,不断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中心现有室内设计、书法、器乐演奏与教学等3个校级教学团队;中心现有人员55人,其中校级学术带头人2人,后备带头人3人;高级职称28人(占比50.9%)、中级职称25人(占比45.45%)、初级职称2人(占比3%)、新入职1人(占比1%);中心现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教师26人(占比47.27%)。实验中心教师王永桦教授2021年获得黑龙江省教育厅颁发的“省级课程思政名师”称号,在中心实践教学团队中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中心秉承“尚德、弘美、践行、创艺”的育人理念,结合专业特点将多项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凝练为“项目牵动—立体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各专业课内实训贯彻实施。项目牵动-立体融合人才培养,以“项目牵动”为切入点和出发点,突出其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引领作用;以理论课和实践课为支撑,向下辐射,形成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立体式的培养架构,并将学生的艺术素养、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融合为应用型艺术人才所兼备的综合能力。多年来,中心坚持以教学工作为核心,严抓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始终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工作中统一思想,积极谋划,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着眼点,以凝练办学特色为突破口,脚踏实地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中心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一,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层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活动;第二,课内专业实训中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所有专业教育各门课程中均设有课堂内实践教学环节,任课教师有效实施“项目牵动”,把多种类型的教师实际案例项目、学科竞赛项目、合作企业正在进行的项目等带入课堂内,开展教学实训活动,提升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第三,校企联合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与企业联合培养艺术应用型人才的运行机制包括建设“三个平台”、完善“四项内容”、形成“五类制度”,目的是实现“六方面成效”,即校企联合培养开发课程、学生实训实战、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教师锻炼提高、校企共同承担服务社会项目、学生实习就业创业;第四,创新实践活动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制定《创新实践学分实施细则》,学生可通过参加专业比赛作品获奖、参加专业展览作品入选、参加专业学术团体、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发表专业创作作品、申报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多种途径获得相应学分,并以此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中心师生多次面向社会提供服务,举办会议、开展培训、推进科普和文化传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中心教师王永桦教授讲授的《创业歌声》课程的育人价值逐步得到省内外高校的认可,2020年秋季学期,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兄弟高校1156名同学选修此课(截止2022年7月,选课学生近5000人,课程点击量已达到736万余人次,互动超过5万余人次)。2019年至2021年,中心教师王永桦教授先后应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做了《铁人颂歌代代传》的思政课教学,新华网、解放日报、央广网、中国新闻网、劳动报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同时,中心师生多次承担社会项目,例如大庆油田科技博物馆的壁画和雕塑设计、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餐厅宣传板设计和质量宣传册设计、采油五厂全国青年文明号展厅设计、世纪大道冰雪景观设计、大庆农之良五常大米品牌VI设计、大庆北安农场雕塑设计、大庆油田设计院宣传手册设计、大庆市采油十厂青年之家文化设计、让胡路区人民医院党建文化建设设计、大庆职业学院铁人雕像设计、央视中秋晚会演出、全国魅力城竞演等200余项,凸显了艺术学实验中心为服务大庆城市建设、服务油田文化艺术生活的能力;再如,“大庆油陶”是艺术学实验教学中心“产、学、研”相结合特色成果之一,配合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大庆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参加国家级、省级博览会及展览会20余场,现已被纳入大庆市重点文化产业及黑龙江省重点文化产业目录,被评为大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已成为黑龙江省以创意设计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服务地方经济的经典案例,获得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