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专业2006年申报获批招收本科生,至今培养本科毕业生共计16届,总数近620人。现有在校生205人。绘画专业共有教职员工11人。具有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6人,专任教师中有正教授5人,副教授4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2人。
1.绘画专业专业定位及确定依据
绘画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石油石化行业文化建设以及当代绘画领域、应用美术等行业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教学做评一体化”,继续完善“项目牵动—立体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特质,具备较好的绘画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实践能力强,具有较扎实的文化艺术素养和较强的审美能力,能在造型艺术相关领域及文化艺术机构、网络媒体等从事艺术创作、艺术服务及经营管理,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绘画专业有着较长时间的办学积淀,目前,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五名,副高级职称4名,具有中国美协、中国书协、省美协会员若干,师资队伍优势明显。绘画专业依托大庆油田石油石化行业基地,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发源地,对于绘画教学和创作来说,精神引领和创作素材得天独厚,对于培养具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特质,创作石油工业题材的作品,极容易打造地域文化特色。
2.人才培养模式的亮点和独特性
在近几年的专业教学中,绘画专业在202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一流专业,课内课外强化绘画的专业技能教育、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将思想意识形态教育融为一体。形成“项目牵动、立体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课堂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教师在绘画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及毕业设计创作中,重点引导学生提升创新思维和思想内涵,创作临摹具有一定创意和精神指向的主题性绘画和设计作品,借助历史记忆、地域民俗文化、石油工业符号等元素的提炼表达,启发学生艺术思维联想,引导他们从艺术角度分析和提升作品的内涵,传达铭记历史、缅怀创业者、歌颂美好生活等社会正能量,培养学生具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特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情操都有积极意义。
在课前结合创业典型人物事件、创业精神、北方民俗文化等宣讲,进行教学导入,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启发学生面对素描静物中常见的工业构件、油田工人服装鞋帽、北方民俗的老物件等等,分析其功能、背景及历史记忆联想等。课间甜点的巧妙应用,在课堂上融入了思政教学,同时也能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更加轻松生动。
3.与社会联系和协同育人的机制或者具体的做法
建立油陶、油画、摄影、版画、壁画、书法、篆刻等教师工作室,其中5个教师工作室常年开放,提高学生兴趣爱好和专业技能。师生参与合作企业的墙体彩绘、综合装饰、陶艺制作、校园文化拍摄等活动,在实践中发挥特长优势。依托“校企联合培养艺术应用型人才运行机制实践”改革项目,在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实训实战、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教师锻炼提高、校企共同承担服务社会项目、学生就业创业等六大成效确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并协调各种保障要素,将教学质量监控覆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确保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
与大庆美术家协会、大庆版画院合作办学,探索北方石油工业艺术融入美术教学的新途径。聘请国内和省内专家讲座授课,2025年开学初,聘请中国著名画家张延昭为学生现场示范教学。联合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举办展览和研讨会等,力求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近三年来累计120多名学生参加过实训,师生累计参与陶艺设计、漫像设计、企业文化、插画设计、墙体彩绘等各类社会设计服务项目50多项。以项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学科与专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作用。
4.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科研成果
2017年以来,教师承担大庆市和油田多家企事业单位的艺术设计服务53项。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文化部艺术基金项目和油田公司软科学项目。教师在高层次核心上发表论文或作品10篇,出版教材4部,专著13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近五年,教师美术创作获得全国美展6项,省级以上比赛奖项126项。李方海教授、李慧教授获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强化了绘画以美育人的专业优势。2019年,大庆师范学院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体育美育浸润计划”项目,且黑龙江省仅有我校入选,其中也反映出我校绘画专业经过多年耕耘所积累的经验,以其优势跻身国家教育事业专项布局,现阶段按计划正在运行。
科研学术项目有亮点,大庆油陶,作为大庆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一张名片,在我省获得广泛赞誉。2020被评为大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已被纳入大庆市重点文化产业及黑龙江省重点文化产业目录,成为我省以创意设计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服务地方经济的经典案例;2017年先后召开石油美术作品研讨会,北方工业版画人才培养研讨会等省级会议;2019年,学院获批《北方雪雕民俗艺术人才培养》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同年,杨俊峰教授主持的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新中国石油工业题材美术发展研究》结题。
教师的美术创作成果显著。在第十三届黑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中,董新杰教师的国画作品《好日子》荣获国画类金奖。该作品和董保臣副教授的油画作品《远方》还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大展。2021年杨俊峰教授和董保臣副教授的油画作品,先后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入展和百年辉煌·武汉记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董新杰、李慧美术书法作品参加“百年辉煌与梦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黑龙江省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2024年陈秀煜老师的连环画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大展。2024年承担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马俑”的设计制作项目,取得较好社会反响。
5.绘画专业集群的归属
绘画专业与学校的中国语言文学、音乐表演、舞蹈、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在文化交流、艺术语言、课程资源、合作服务等方面能够形成集群,达到资源共享。各专业是文化艺术专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若干专业在人才培养的多方面关联密切。
绘画专业教师一直为教师教育和文学院承担学前美术、规范汉字书写、书法等课程;承担过计算机学院的色彩和构成基础课程。绘画专业学生也需要选择文学院教师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概论等通识课程,做到教师资源共享。
绘画专业是学校“北方石油工业艺术特色学科”的方向之一,该学科整合了绘画、设计、工艺美术等专业方向课程,专业在教学理念和服务面向有一定的共通性。
绘画专业“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实践实训、作品展示、课外活动等与审美教育、德育教育、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结合起来;传承创业精神,营造美育和文化环境,融入到我校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办学之中;用书画作品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艺术建设方面,发挥专业特点,为学校校园文化艺术建设做贡献,营造具有艺术教育人文情怀的大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