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2002年期间为工艺美术专业,招收专科学生,2004年更名为艺术设计专业。2006年成功申办本科专业,2013年起,艺术设计学升格为一级学科,由此划分出环境设计专业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截至2024年,环境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结构保持合理,博士2人,硕士7人;高级职称率达到60%,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助教1人。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龙江,辐射全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筑装饰装修、城镇基础设施、文化艺术等行业需要,以“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为培养导向,通过“产教融合、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铁人精神特质,具备扎实的环境设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好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现代设计思维方法,能够在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和会展服务设计机构,从事公共环境室内外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园林环境规划等领域,胜任相关项目设计策划与经营管理,具备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线需要,兼具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核心能力塑造:(数字化设计能力)精通PS、AutoCAD、3DSMAX等主流设计软件,能够独立完成从方案设计、施工图深化到项目管理的全流程工作;生态与人文思维:深入理解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适老化设计规范、低碳景观营造技术,在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技术跨界融合)整合虚拟现实(VR)、参数化设计、3D打印、智能材料等前沿技术,探索智慧城市、数字展陈、沉浸式体验空间等新兴领域;2.创新实践培养:(项目牵动式)以乡村振兴、城市微更新、文旅综合体设计等真实课题为载体,通过校企联合毕设、学科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空间问题的能力;3.职业素养提升:(行业标准对接)引入行业资格认证标准,通过校企双导师制、工作室制教学,培养学生规范制图、成本控制、项目汇报等职业能力;(终身学习意识)建立校友职业发展跟踪平台,联合行业协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助力学生在绿色建筑认证、智慧城市规划等领域持续进阶。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亮点和独特性
1.境设计专业在近几年的专业教学中,强化专业教育、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思想意识形态教育融为一体;2.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及毕业设计创作中,重点引导学生提升创新思维和思想内涵,设计方案要具有一定地方文化主题性兼顾精神指向,具备人文情怀的功能设计服务作品;3.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省内艺术设计机构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两次举办黑龙江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讨会,在省内产生广泛影响;4.形成“项目牵动、立体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师科研牵动教学,启迪学生的艺术感知;理论课特色教学,激发学生艺术灵感;主办承办多项活动,丰富学生艺术阅历;艺术考察汇报总结,拓宽学生艺术视野。
三、专业定位与特色
大庆师范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立足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位,以“服务区域发展、对接行业前沿、培养实践型人才”为核心理念,深度融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城乡更新与智慧城市发展需求,构建“数字化+生态化+人文化”三位一体的特色培养体系。专业依托东北寒地资源禀赋,聚焦寒地城市设计、冰雪文旅开发、老工业基地改造等区域特色课题,强化数字化技术应用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于培养兼具创新思维、技术整合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新时代环境设计人才,为城乡建设、生态文旅、智慧人居等领域输送高素质应用型设计师。
四、与社会联系和协同育人的机制或者具体的做法
根据“OBE”理念成果导向,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构建了“校企联合培养艺术应用型人才运行机制实践”,概括体现在“三个平台、四项内容、五类制度、六大成效”校企合作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运行体系。三个平台(校企共建实训室、教师工作室、实习基地)+四项内容(教学合作、管理参与、项目融合、实习就业)+五类制度(联合培养共建课程制度,共建实训室和工作室管理制度,企业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合作服务社会管理制度,监督考核、激励共赢制度)。形成立足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实训实战、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教师锻炼提高、校企共同承担服务社会项目、学生就业创业等“六大成效”,确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并协调各种保障要素,将教学质量监控覆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确保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
近三年与10余家企业联合共建实训室,进行室内设计、冰雪文化、综合装饰设计、校园文化装饰等设计制作等。将实战项目融入到教学中,真题真做,丰富实践教学,提升了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三年来累计180多名学生参加过实训,师生累计参与室内设计等各类社会设计服务项目58项,其中的26项有42名在校学生参加。以项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学科与专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作用。
“大庆油陶”冰雪雕”比赛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从项目申报、研究跟进到指导学生创业等,已成为我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经典案例。大庆油陶展厅是我校对外接待的重要基地,已成为我校参与地方文化创意、展示教学科研的代表成果之一。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设计作品获国家级比赛特等奖7项,一等奖21;冰雪雕作品获国家级大赛银奖一项;省级比赛大赛金奖两项;其他国家“挑战杯”和“未来设计师”等均获多项优异成绩;获批省级大创项目10余项。
五、就业前景与服务面向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以“实践能力强、技术融合度高、职业适应快”的特点,深受行业认可,就业方向覆盖传统与新兴领域。
1.多元就业渠道:(传统行业)建筑设计院、景观工程公司、室内设计机构、城市规划部门,从事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工程咨询等工作;(新兴领域)智慧家居企业、数字展陈公司、文旅策划机构,担任VR场景设计师、适老化改造顾问、低碳社区规划师等岗位;(自主创业)依托“双创”孵化平台,成立设计工作室、文化创意公司,承接乡村微更新、民宿设计等特色项目;2.服务面向:本专业立足黑龙江、服务东北、面向全国,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与行业转型升级。围绕东北振兴战略,聚焦寒地城市更新、冰雪文旅设计、老工业基地改造等领域,为生态旅游示范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专业支撑;面向建筑设计院、景观工程企业、室内设计机构等传统行业,拓展智慧家居、适老化改造、数字展陈等新兴市场,构建多元化就业体系;联合中建科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推动课程模块与真实项目衔接,打造“课堂-工作室-企业”能力提升链;建立校友职业跟踪机制,通过行业协会与继续教育服务,助力毕业生实现从职业适应到行业引领的可持续发展;3.职业发展支持 :联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创意设计联盟、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等系列行业企业协会,提供注册景观设计师等职业培训,助力毕业生从基层设计师向项目管理、行业专家进阶;建立覆盖东三省、京津冀、长三角的校友联络平台,共享行业动态与就业机会,形成“以老带新”的职业生态圈。
六、环境设计专业集群的归属
环境设计与我校的视觉传达、绘画专业、中国语言文学、音乐表演、舞蹈、数字媒体技术、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在文化交流、艺术语言、课程资源、合作服务等方面形成集群,达到资源共享。各专业是文化艺术专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若干专业在人才培养的多方面关联密切。
环境设计与视觉传达、绘画专业,是学校特色学科—“北方石油工业艺术”特色学科,该学科整合了绘画、设计、工艺美术等专业,包括环境设计专业和视觉传达设计、绘画三个专业。美术学专业获批成功招生,四个专业将形成相对完整的美术设计专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