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策略
2022-06-10 15:19  

新时代加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策略

孙琦 张象林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中央组织部负责人谈中办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时指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把服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学习、服务、创新有机统一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过程,为实现党的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笔者认为,在中央“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部署中,“基层党组织”是建设对象,“服务”是建设内容,“型”是建成模式,功能完备、机制健全、持续运行的服务模式即成为“服务型”。同时,建设主体是基层、重点在基层,“设计”和“施工”针对基层,工作从基层抓起,任务落实到基层,成果体现在基层。“加强”,一方面是说明原来已有,实际需要,应当坚持、巩固;另一方面是发现有所减弱或者按照目前及未来需要存在不足,应当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强化,使之更充分、更有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用十九大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指导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紧密联系高校党建和办学育人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具体工作。

一、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服务人民的初衷本旨

服务是党对全体人民的崇高承诺。服务是我们党的政治立场所系、政治任务所需、政治责任所在,是党的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笔者不赞成把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表述为“是党在执政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一次重大转变”[1]的说法,因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始终都是围绕服务人民开展工作的,我们党关于服务型政党、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认识和实践过程,是对党的宗旨的实践方式以及党的基层组织功能定位的进一步明晰,也是对党及其基层组织使命责任之服务性的进一步深化和强化。

首先,党的政治纲领最终目的是服务人民。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但是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的,无论是在党创立之初还是党执政以后始终都是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大制定的“党纲”中提出:“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的目的是十分明确,就是要让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主义与人类有史以来其它一切政治力量的主张之区别在于,它不追求自身利益,不为少数人或特定集团谋利益,而是要彻底解放全人类,使全体人民都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势任务,先后制定实施了不同的最低纲领、基本纲领,这些纲领不论是反帝反封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还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目的都是强国富民。

其次,党的基本路线核心指向是服务人民。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指导全局的总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就是抓紧时机,集中精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可靠的物质基础。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政治保障。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改革和创新束缚经济社会进步的一切体制机制,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党执政以来,党的基本路线在特殊阶段曾经发生过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内涵有机联系、相依相成,是人民自愿选择的路线,是我们党执政兴国、服务人民的路线。党的十九大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党的方针政策根本准则是服务人民。为了沿着正确路线不断发展党的事业,从夺取政权到掌握政权、从革命到建设,党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战略部署,这些方针政策、战略部署贯穿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不论什么时期、哪个方面,无不以服务人民为根本标准、根本原则、根本目的。“为人民服务”并“让人民来监督”,“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以“有利于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为根本,“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为核心,这些都不断昭示着党在制定实施各项方针政策、战略部署乃至开展所有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观念,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追求。目的为人民、原则唯人民、标准由人民,根据“人民满意不满意”做判断、做取舍,自觉“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忠实致力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前,我们党正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归根结底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的体现。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价值在于服务人民,不服务人民党就会一事无成,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发展的可能。党的先进性源于为人民服务归于为人民服务,服务性是先进性的题中之义,如果说先进性是党的阶级性、人民性、时代性的高度统一,服务性则是阶级性、人民性、时代性的核心要义。党的创始人为了服务人民而缔造了一个先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因为坚持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地服务人民才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先进性、不断巩固了执政地位。先进性是党的本质属性,服务性则既是先进性的内在要求、生动体现,又是其实现途径、根本保障。

二、高校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细胞,地方高校承担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社会功能,是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应对新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是推进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师生成长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新时代高校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对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推动高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引领高校党的建设都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第一,应对新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十九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新形势下,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情况良好,但是随着国情和党情发生的深刻的变革,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可否认仍存在着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情况。在这种复杂的新形势面前,受多元文化和网络媒体的冲击和影响,有的党员干部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少数党员干部功利思想严重、宗旨意识淡薄,个别党员干部集体观念弱化、能力素质亟待提高。高校内涵建设在新的发展形势和环境下,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和组织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创新,凝聚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以上种种情况,归根结底反应出部分高校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够等问题,能否深刻认识并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危机和挑战,直接关系到高校发展大局。要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因此新形势下高校党组织建设中,党组织的服务职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推进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和地方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满足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发展需求,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2014年以整合生产和教育发展为主题的“发展转型”和“具有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拉开了高校转型的序幕。当前,高校的转型发展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随着深层次矛盾的日益凸显,推进转型发展的难度就不断加大。在复杂矛盾和突出问题面前,解决矛盾和处理问题的理念、信心、决心和方式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党组织能有效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监督保障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动力凝聚力量,服务学校的转型发展,高校的发展离不开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服务,不仅体现在服务能力方面,如何创建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功能实用的服务平台、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等都是基层党组织所需要建立的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是高校建设的关键点。因此,以建设高校服务型党组织作为突破口,以其特有的优势,把高校师生所有力量凝聚起来,推进学校转型与科学发展已迫在眉睫。

第三,促进师生成长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是国家蕴藏智慧、集中人才、推进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高校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师生,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追求目标和不同需求特点,在全面服务的同时要把握好服务的轻重点,突出服务内容更有实效性和针对性。一是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积极整合校内外各类服务资源,提供优质教育教学条件和服务保障,鼓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第二课堂和学生服务团体等形式,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以教师的自我价值实现为目标,搭建事业发展平台、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解决工作生活实际困难,服务教师发展。高校党组织能够不断创新和完善思想上引领、事业上激励、发展上助力、生活上关心的工作服务机制,密切与教师的交流与联系,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与创造良好的事业发展环境、搭建业务帮扶和发展平台。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能够开创师生生活幸福、工作顺利、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是促进师生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迫切需求。

第四,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校内部管理体系正在不断进行调整和变革,随之而来,新的情况和问题时有出现。首先,随着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科研、职称晋升等方面的压力有所增加,教师间的竞争加剧、沟通减少、出现隔阂;其次,近年来各高校将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不断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是海外留学人士的引进,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本土人才的培养与关注;再次,信息化社会新媒体的普及和变化,影响了部分高校教师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最后,由于高校办学经费不足,对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科研的投入增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职工的民生问题。新形势下,推进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能够集中解决以上这些问题,能够有效增强教师的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工作热情,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关心学校发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三、不断优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途径效果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服务型政党建设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也是服务型高等教育在基层党建中的具体实践。加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服务宗旨与高等教育的服务使命与一体,思想认识源于服务性、基于服务性,实践活动则见于服务型、成于服务型,需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认识与实践高度统一。

一要突出政治建设,增强“服务型”建设的自觉性、能动性。新时代下,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而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服务意识、服务方式是影响党的建设及服务水平、服务效果的两个方面因素,其中服务意识是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没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就没有清醒的服务自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确保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90多年前的中国,那些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正是知识分子中的先进分子,他们中的优秀分子拥有了共产主义觉悟,成为我们党发起者的主体。高等教育是知识分子最为集中的领域,在加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应当更加广泛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迪激励知识分子中的共产党员,传承弘扬我们党的创始人和缔造者们在创立中国共产党时那种弃私利谋大义、立党为公服务人民和全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伟大精神,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始终置身人民之中,始终不忘党的服务宗旨,以服务人民、服务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此基础上,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政治导向和思想引领,持续强化党的服务宗旨、党组织的服务职能教育,使学校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真正认识到,服务是基层党组织的光荣任务,服务是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根本途径,从而深刻领悟服务真谛,牢固树立服务思想,增强服务意识。进而,拓宽服务思路、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方法,寓党组织的领导和教育、管理、监督于服务之中,不仅以服务为领导和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且以服务为领导和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与方式,使服务内化为组织属性、外化作行为方式。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善于在服务中履行好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比如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上,不是管教当先,而是从服务出发,从专业学习、科研创新、实习实践、创业就业、在校生活、身心健康等各方面提供悉心关照,化管理为服务,由管理本位转向服务本位,回归和彰显管理本质的服务性。以服务引导激励党员,以服务团结凝聚师生,以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更加有力地领导和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给人民提供更好的高等教育服务,为党提供更有力的高等教育支持。

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服务型”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党的十九大在部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时指出,要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当前,高校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中,除了基层组织地位作用边缘化,导致和表现为弱化、虚化的突出的矛盾问题还有:一是服务意识不强,一些高校从基层党组织到党务干部、党员的党的宗旨意识、高教服务使命意识薄弱,对服务认识不高、重视不够、行动不积极主动。二是服务力量不足,体现为三个方面:物质力量不足,经费、场所等物质条件不适应实际需要;组织力量不足,专职党务干部数量少,除学生党支部以外的党支部书记兼职化较为普遍,且许多兼职党支部书记把兼职当虚职闲职,党支部书记“党务强、业务强”的目标只是组织愿望;服务能力不足,干部和党员服务思路窄、方法少、水平不高。三是服务工作不深入,党组织的服务对象不明确、内容不具体,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重业务轻党务、重管理轻服务,以迎时应景的服务活动代替服务工作,工作的服务特征不明显、服务效果不理想。四是服务型建设不扎实,按照服务型要求进行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缺乏有力举措、实质进展,以服务性工作代替服务型建设,服务型建设在组织建设、组织活动中尚不成“型”。找准问题才能聚焦工作难点重点。应当特别重视的是,高校有些基层党务干部不安心党务岗位、不热爱服务工作,工作避重就轻、服务遇难就退,导致上级党组织许多要求落不到实处,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形成消极影响。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所言:要“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不断增强“服务型”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要构建长效机制,促进“服务型”建设的科学化、常态化。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矛盾问题、薄弱环节,既有基层党组织建设长期积累的问题,也有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来产生、发现或在高校表现更加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部署在高校的深入贯彻落实,在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的同时,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当前建立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应着眼以下几方面:一是基础保障机制,对中央和上级教育部门党组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政策要求的落实标准予以规范明确,包括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领导机构及干部配备、服务场所等资源配置、工作及服务活动经费等,避免以原则落实原则、以要求落实要求。二是共建共享机制,可以校地共建、校企共建、校际共建、校内共建不同方式,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活动联办、服务并进,“通过一定的服务平台整合在一起拓宽服务的广度和延伸服务的深度,实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2]。三是约束激励机制,对长期开展行之有效、新时期探索切实可行的工作模式、载体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体系,如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践诺、党员人生导师、党员社会实践志愿行动等,做到工作目标标准具体清晰、管理运行规范有序、信息反馈真实顺畅、考评奖惩科学合理,克服基层党组织工作忽热忽冷,每年不搞一次专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就没有抓手的现象,使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始终充满生机。四是巡查推动机制,建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评价体系及检查督导制度,借鉴党内巡视、行政督查、高教评估,高校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每年落实上级政策规定、部署安排情况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础性工作、创新性工作进行检查督导,作为评价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的依据。要深化政治巡视,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不动摇,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通过构建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增强服务建设和服务工作的规范性、协调性、创造性、持续性,保持建设和服务并举并重,以服务促进建设,以建设提升服务,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科学化、常态化。

四要围绕服务这个核心,统筹推进“三型”党组织建设。在“三型”党组织建设中,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因此要“把学习理念、服务理念、创新理念贯穿于执政党建设的全过程”[3],做到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实践中的“三型”,学习是前提,创新是途径,服务则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具体的服务是手段,在服务中提高执政水平;总体的服务是目的,在不断服务中完成执政使命。学习是为了提高素质能力水平,增强服务本领;创新是为了优化组织模式和工作方式,增强自身活力。服务是“三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不服务,学习就没有了目的,创新就失去了方向,学习和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我们党归根结底是为人民服务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本质上就是服务能力水平。高校党的委员会、院级单位党组织、教职工及大学生党的支部委员会的领导核心与政治核心作用、保证监督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要围绕服务展开,通过服务发挥,用服务来检验、强化。为此,高校各级党组织都要围绕服务这个核心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把服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学习、服务、创新有机统一于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过程”[4],高校基层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5],要“深刻认识服务,准确把握服务,生动实践服务,让服务更加扎实有效,让服务的旗帜更加鲜艳。

关闭窗口
 
大庆师范学院版权所有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黑ICP备12004996号
地 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西宾西路  邮 编:163712  Email:webmaster@dqsy.net